2500多年前,孔子胸怀天下,以社会自然为课堂,一路游历一路施教,开创了研学旅行的先河,给人们留下了习礼树下、言志农山、咏乐舞雩、叹于川上等经典故事。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主席视察曲阜,明确指出党中央重视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志,提出了传承中国文化基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国家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也赫然在列。做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曲阜教育部门积极探索研学旅行校外实践教育,广泛接纳海内外各地研学团队,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研学旅行之路。
制定政策规范,引导健康发展。印发了《曲阜市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在济宁地区率先启动了研学旅行工作。市教体局成立了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中心,汇集优秀教师,策划指导全市各学校开发与实施研学旅行课程,组建包括学校负责人、教师和安全员、学生家长作为志愿者的研学旅行团,制定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研学旅行 “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同时,交通部门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交通出行提供安全保障,文物、文化、旅游等部门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施文化场馆、景区、景点门票减免政策,提供优质保障服务。
培育研学师资,打造精英团队。曲阜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中心首开全市研学指导教师培训,让教师掌握研学旅行所需的教育知识、组织能力、安全保障技能,并建立与研学旅行相配套的教学评价机制,引导研学旅行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实践性活动。要求研学导师做到“三个讲清楚”:一是讲清楚大力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大背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话精神,开展研学旅行是回应人们群众呼声、加强道德建设、创新教育体系、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有力举措。二是讲清楚开展研学旅行的目的内容。开展研学旅行是为了以文化人、立德树人,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研学旅行课程要着眼于增长见识和丰富知识,弥补学校常规课程的不足或缺陷,着重于学生的生命成长和精神修养。针对核心素养,给学生播下三颗种子:情感种子、智慧种子和能力种子。三是讲清楚开展研学旅行要避免的误区。“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实施,要做到“立意育人、目标明确、活动启智、学习有效”,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尽可能采取项目式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关注和利用学生观念的丰富性,另一方面鼓励学生整理观念,建立起对文化历史、社会现象、自然现象的一致性的理解。
立足地域优势,逐步试点推进。孔子、颜子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使曲阜拥有独一无二的人文资源;“三孔景区”、尼山圣境等众多文物古迹,使曲阜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院、济宁学院等大中专院校和国学教育培训机构,聚集了大批优秀研究人员和教师,这些都为曲阜研学旅行课程的研发实施提供了地利人和的先天优势。为保证课程研发的规范和实效,曲阜市教体局在全市遴选了10所中小学作为研学旅行示范校,先行试点。要求各学校立足校本及周边研学教育资源,研发尝试自己学校的研学旅行课程,做到一校一特色。“尼山朝圣”研学活动、“少昊陵祭祖”“游学蓼河 儒雅励志”“孔庙朝圣志于学”“缅怀先烈·传承文化”“走进军营”等一系列主题鲜明,各有特色的校外教育实践在各学校次第展开。清明前夕,曲阜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中心用一周的时间,先后组织了6700余名师生参与各类研学旅行实践活动,真实的现场,立体生动的氛围,丰富鲜活的体验和追远感念的文化给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开展走进曲阜儒源儒家文化体验基地 学习圣贤智慧 品味优秀传统
着眼历史积淀,提炼优秀案例。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难点之一在于师资和课程的缺乏,为此,曲阜依托研学实践教育中心,培训专业教师,力求尽可能进入专业化设计,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和本地研学资源,确定精准的研学教育目标和科学的课程实施方案。精心研发了各具特色的研学旅行课程:“体圣孔子·从游曲阜”“跟着孔子去游学”“鲁国故城探五千年文脉”“周公庙尊圣崇贤”“寿丘溯三代文明”“尼山揽胜修身”“孔颜乐处陋巷明”“石门山诗情儒意”“九仙山追远励志”“乐和家园传家风”“慢城新农家”“国乐新传承”“学鲁班铸中国匠心”“六艺大课堂”“走读姚村”等。课程以项目整合的形式呈现,循自然而施,分学段、分时间、按专题系统推进,避免研学实践形式的表面化、碎片化和趋利化。同时,依托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一轴、一带、九大片区”的整体框架,着力开发具有曲阜特色、儒家气派突出的研学旅行课程,探索形成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的研学旅行发展体系,促进中小学研学旅行教育的有效落地。
通讯员:张华 王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