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农机先行。近年来,曲阜市农机事业的发展让耕、种、管、收、烘干全程机械化,彻底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为乡村振兴带来强劲动力。穿梭在田畴间的播种耕地机,驰骋在沃野上的大型收获机,活跃在绿田中的无人植保机,矗立在百亩粮仓里的脱粒烘干一体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将挥汗如雨的体力活变为技术活,把农民从繁重的农务中解放出来。
“再也不用看老天爷的脸色了”
粮食烘干机的出现,让许多农民“相见恨晚”。
家住王庄镇前孟村的种粮大户周宪国深有感触。2016年秋收时的阴雨天气,让他的24万多斤玉米全部霉变,一下子损失了20多万元。随着今年粮食烘干设备在曲阜市的广泛应用,这种“靠天吃饭”的情况再也不会出现了。
“如果以前有这样的机械就好啦,在路边晾晒占地方不说,光摊、收、装、运就需要不少劳力。现在用上粮食烘干机,再也不用到处找场地,也不用看老天脸色了,省时省力。”对于农业装备助力下的“晒粮”方式转变,他赞不绝口。对粮食进行一次性烘干,不影响粮食的品质,还可以进行杀菌处理,更有利于粮食的储存。
据曲阜市农机局局长牛福顺介绍,2018年曲阜争取各类财政资金2700万元,投入农机化装备创新研发、新型高效农机具推广、绿色高效农机化技术应用,带动社会农机化投入8000万元。“推进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对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土地流转、开展规模化经营都具有重大意义。”牛福顺说。
“办好一个合作社,带富一方老百姓”
在农机装备的推广以及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大背景下,农机合作社应运而生。
在王庄镇前孟村的国力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笔者见到了村支书周宪国,当初正是看到了开展合作社的巨大潜力,一手创办该合作社。合作社目前流转土地1500亩,采用托管、半托管、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店小二”“保姆式”服务,同时积极开展订单作业,提供统一耕种、统一施肥、统一浇水、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收获机械化作业服务,辐射周边10多个镇街、80多个村庄。
在曲阜,合作社经营模式得到越来越多农民的认可。“现在把地交给他们去管,一年交300多块钱,到时候自己只管收粮食,家里人腾出手来,都去附近的工厂打工,这样一来就有了两份收入”前孟村村民张秀华说。
目前,曲阜全市农机合作社已发展到145家,其中国家级农机示范社1家,省级农机示范社3家,济宁市级农机示范社7家,全市农机合作社固定资产总额达1.64亿元,入社农户1654户,入社机械达10392台套,复式作业总面积达到30.72万公顷。作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导力量,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正为曲阜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源源动力。
“让我儿子以后也当农民”
曾几何时,“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是农民的真实写照,如今,先进的农机装备、好政策的出现,将农民从繁重的田间劳作中解放出来,新型“职业农民”越来越吃香了。
吴村镇张庄村支书王印才经营着一家合作社,已过花甲之年的他,从1978年就为生产大队开拖拉机,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农机”,改革开放至今的40年,他见证了我国农机事业和农业生产方式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刚开始开拖拉机的时候,生产队上的拖拉机是最先进的物件儿了,那时候只有25、30马力,现在光100马力以上的我这里就有好几台”,在他的合作社里,他展示了他新购置的农机装备,仅今年新添置的就有20多台,他说,现在通过土地流转,他承包了300亩土地,有了先进的农机装备,耕、种、管、收、秸秆还田可以做到全程机械化,只需要雇十来个人就可以忙得过来。
他告诉记者,流转的这300亩土地,除去人工、种子、化肥、农药等成本,还可以带来17万块钱的利润,“比出去打工强多啦”,他说,儿子毕业之后就在家帮他打理农活,市农机局经常会举办一些技能培训,他都会让儿子去参加。“以后就让他当职业农民,现在要当好农民也不容易,得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得让他多学习”。
借着“全程机械化”的东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新型农民的行列。“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如今,美好的蓝图正在成为现实。在实现农业化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曲阜迈出了坚实脚步。
来源:中国曲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