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的“桥”明年将作为地标式建筑重见天日,结束天桥地区有名无实的尴尬。昨天,市规划委举办“第21期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坛”,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邱跃透露,北京今年启动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试点,分别是天桥保护区、房山水峪村、海淀贝家花园和平谷非物质文化遗产“仁义巷”,借此推动全市保护工程。
天桥标志性建筑定方案
北京名城委常务副主任邱跃介绍,今年将选择四个类型和地区的四个历史文化保护工程作为试点,借此推动全市保护工程,相关经验明年将向各个区县推广。四个试点包括内城天桥、农村水峪村、近郊贝家花园和平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仁义巷”。
此前市规划委已对天桥景观标志性建筑方案征集意见。邱跃介绍,已初步定下将采用第四种方案的优化,即“桥印糅合”,方案以“印记”方式标示老天桥的遗址原位,将石拱桥和石碑迁至原址南侧绿化带的前端进行建造。历史文化景观延伸成为景观带,同时作为整个天桥演艺区的开端。据介绍,这个方案不对文物造成破坏,遵循中轴线的序列关系,也减轻对交通的影响。据悉,天桥标志性建筑明年8月将建成,“不是文物复建,而是把桥给显现出来”。
据史料记载,清代皇帝专用的天桥(汉白玉单孔高拱桥)在1934年被彻底拆除。
水峪村将申请文化名村
在农村试点上,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今年将申请“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据介绍,村子的古道是茶马古道的一部分,石板路两边与排水沟有很多特点,比如山墙上砌出很多凸出的石头,就是为了遇到洪水,居民可以踏上去像“攀岩”般爬高躲避。目前规划编制员在水峪村驻扎一周,了解村子历史,编制规划,今后将整理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要点。据悉,目前本市已有四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包括门头沟区斋堂镇的爨底下村和灵水村,门头沟区龙泉镇的琉璃渠村和顺义区龙湾屯镇的焦庄户村。
仁义巷保护规划将制定
在近郊试点上,近期将组织专家研讨海淀贝家花园保护范围的方案,其中涉及到贝家花园附近的区级文保单位圣琼·佩斯著诗处的修复,据介绍,法国诗人圣琼·佩斯的诺贝尔奖杰作《远征》正是他在北京海淀完成的,并有照片和给母亲的回信为证。此外,平谷非物质文化遗产“仁义巷”的保护工作也将由名城委亲自带头,制定出具体的保护规划和管理措施。
文物腾退已搬迁万余户
论坛上,邱跃还介绍,北京文物腾退迄今搬迁不合理占用单位800余个,居民10000余户。2000年至今,本市139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腾退、修缮,约占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总数43%;共修缮文物面积约33万平方米。
记者还在论坛上获悉,北京2002年制定了《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2004年制定了《北京第二批1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目前《北京市第三批3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包括法源寺等3片,都在旧城中。《第三批规划》扩大了前两批中部分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总占地面积为414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