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柯,叫柯杨,杨是杨柳春风的杨,不是飞扬跋扈的扬。”这句话是柯杨担任兰州大学中文系主任期间,每年给新生训话时的开场白。这句话,也是很多学生对柯杨的最初记忆。5月16日下午,这位让西北“花儿”这种民歌形式走向世界的学者,这位被学生热爱的老师,走完了82岁的人生历程。
杨柳依旧解春风,花儿今始为谁红?
除了担任兰州大学中文系主任,柯杨还兼任过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民俗学会顾问、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在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上造诣深厚、著作等身,尤其对西北“花儿”的研究,具有开创之功。
“大家在微信群里追忆柯老师,最初记忆都汇集到他给新生讲话的开场白。”兰大中文系86级学生、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王登渤说,他不仅不飞扬跋扈,而且非常平易近人。“上课时,抑扬顿挫,神采奕奕,总能调动学生的兴趣点。上他的课,学生都会紧跟着他的思维,不会打瞌睡,几十年过去了,都还记忆犹新。”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徐文鹏说。
在兰州大学文学院原院长、著名学者程金城的眼里,柯杨是一个愿意奖掖后人的前辈。“柯老师曾担任甘肃省非遗专家委员会主任,他卸任我接任。在他的离任讲话中,说了自己多年的经验和后来要注意的事,我非常感动。他是个有人格魅力的人,与人交往善良,处理事情从容,有什么事都愿意找他说。”
兰州大学文学院大四学生朱学鹏,因为热爱民间文化,与柯杨先生有过几次交往。2016年10月25日晚上,他去听柯杨先生的讲座,“柯先生在台上看到我,向我点头致意,如此尊重一个学生,让我很诧异。”朱学鹏说,那时候,柯杨先生的体力已经不太好了,讲座结束后,他和同学陪柯先生走路回家,300米的路程,他要休息三次才能走完。
说起柯杨与“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的渊源,还有一段佳话。有一年钟敬文到兰州讲学,因体力欠佳,作为年轻教师的柯杨承担板书工作。钟敬文学养深厚,讲座旁征博引,讲了一会儿,回头看板书时很吃惊,板书一字不差,引用合乎规范,可见这位年轻教师对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的精深。钟敬文当即邀请柯杨参与他主持的《民间文学概论》,该书于1980年出版,柯杨编写了其中的部分章节,这是中国第一部民间文学概论。
柯杨的父亲是甘肃省名中医,柯杨的医术也很好。徐文鹏告诉记者:“以前到乡下去做调查,柯先生都是白天调查,晚上诊脉看病。曾有一位兰大的老师嗓子哑失声,经过柯杨先生一段时间调理就好了。有一次我的嗓子不舒服,柯先生给搭了一下脉,说‘话多烟多无方可治’。”王登渤说,在甘肃很多地方的农村,老乡们都记得这个在这里搞过调查、开过药方的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