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QQ群:19036666
网上景区 手机 微信

 

文化传播,要市场更要品位

 

[ 编辑:web1 | 时间:2015-07-25 15:34:41 | 推荐:曲阜优秀商家展示 | 来源: | 作者: ]
  以电视、网络媒体为载体,以文化经典的个性化解读为主要特征,大众文化和传统文化这一对永恒博弈的文化形态,近年来似乎找到了某些前所未有的契合。从这个话题开始,代表委员对传统文化和大众流行文化关系的讨论,让人回味悠长。
  《论语》热,《红楼梦》热,史学热……传统文化经典的大众化传播,价值该怎样评判?
  利用影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以学者独特视角和通俗表达来拓宽文化的辐射面,“这是一种文化对接,是文化启蒙!”对文化遗产研究情有独钟的冯骥才委员,毫不犹豫地积极评价传统文化的大众化传播。他说,青少年吃着汉堡包之类舶来文化的“粗食”长大,与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疏离太久,需要有人做工作把传统与现代对接起来。“文化应该并且能够走出书斋和校园,走向社会大众。”尹继佐、奚美娟、郭华三位代表认为,这当中体现的是社会的进步。
  一方面,新媒介使文化可以面对更广泛的受众,让思想传播更迅速,但另一方面,杨伟光、冯骥才等委员也指出,一定要防止商业化的过度炒作,让文化启蒙者更扎实地做启蒙工作,而不是制造卖点。“否则,文化产品难免步入从‘热销’到‘滞销’再到‘削价处理’的消费周期,我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文化建树,而是狗熊掰苞米,掰一个丢一个!”
  汉服热,家谱热,国学热……“国故”、“旧学”成为新的文化时尚,如何看待这种传承?
传统文化有优秀也有糟粕,传承尺度如何把握?尹继佐、奚美娟代表强调,形式上的新颖虽有助于将经典文化大众化,但并不是本质上的传承与创新。尹继佐说,文化应在创新中求发展,要不畏文化对话,系统地审视和整理“五四”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成果,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相结合,形成中华文化的现代版。
  怎样把握文化传承的表述方式?“文化传承必须有今人的智慧和劳动注入,如果不用现代语言表述,就难以被现代人接受。如何将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血脉接续到大众的生活中,融入到时代生活的洪流中,是文化传承的要务。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就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历经大浪淘沙,不断变化和创新的结果。”陈晓光委员说。
  超女,选秀,恶搞……如何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娱乐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陈晓光委员指出,大众文化包括自娱自乐和审美鉴赏两种文化消费形式,这两种形式目前在中国空前繁荣,“即使是农村孩子也有饰演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梦想,而随着新型传播手段的发展,每个人都有实现梦想的可能性;超女选秀热、艺术院校报名热,琴童大量出现,都是文化价值普及的表现。许多家长虽然自身文化素质并不高,却希望孩子有良好的教养,这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对此,奚美娟代表认为,目前最缺乏的是对多元文化和大众文化现象的研究。不能简单地将传统与大众文化对立起来,文化研究也应该尊重规律,而不是仅仅依据个人喜爱或价值观来判断。
  针对上述文化现象折射出的文化娱乐化倾向,尹继佐代表强调,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建筑在大量通俗化和普及性的文化金字塔顶端的,应是那些代表着国家和民族悠久历史传统、体现民族创造力和当代文化最高水准的优秀文化;文化的多样化多层次绝不是低档次的代名词,不能以收视率高低为借口向市场推销那些格调不高的文化垃圾”。
】 【打印繁体】 【投稿】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山东省首届书法名师高研班在曲阜.. [下一篇]不唯名家,走自己的路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权利声明 |  招聘信息 |  企业资质 |  友情单位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C) 1999-2023 www.qufu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实名:曲阜信息港
欢迎广大用户投诉举报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信箱:qufuceo@163.com QQ:858889866 鲁ICP备0702279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