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QQ群:19036666
网上景区 手机 微信

 

先秦道家价值观体系的变迁

 

[ 编辑:tangtang | 时间:2016-09-28 09:44:29 | 推荐:曲阜优秀商家展示 | 来源: | 作者: ]

  中国哲学所关注的首先是人的价值实现问题。而“价值实现”通常又是通过入世与出世这一矛盾展示出来的。在冯友兰先生看来:解决入世与出世的矛盾,是中国哲学的精神;“专就中国哲学中主要传统说,……它既入世而又出世”(《中国哲学简史》)。所谓“既入世而又出世”,即“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庄子·天地》)。这一进一退反映了道家各学派价值观体系的共通结构。就道家思想学说而言,入世思想体现为政治价值观,出世思想体现为人生价值观,而政治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的形上根据在于道气论。基于此,我们以“价值实现”为核心,从道气论、政治价值观、人生价值观三个方面深入探讨道家价值观体系的变迁。

  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开创者,提出了以“道”为核心的价值观体系。在老子看来,万物的生成是由道和某种物质相互配合形成的,道支配着万物的生长和发展。老子主张通过以道治国、推行无为政治来实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当他发现治国理想无法实现时,便选择了退隐,主张守柔不争以保身、修身。

  文子、关尹作为老子后学,分别从不同角度发挥了老子学说。道与何种物质生成万物,老子并没有明说,文子把老子“物生之”中的“物”解释为“气”,从道与气两个方面探讨了人性的来源、异化及复归,并把老子之“道”下落为“理”,以“理”发挥“无为”之义,主张无为以自化、循理顺性以牧民,并从“无为”的现实性层面上,肯定了“守德”“上贤”“正法”以治国的实践价值。

  作为关尹遗说,郭店简《太一生水》把水作为最初的“物”,与道“反辅”,配合而逐步生成气、阴阳二气乃至万物。“水”作为最初之“物”,从生成论上为“贵弱”这一价值原则确立了形上基础。上博简《恒先》把“物”理解为气,在肯定道在生成论中处于支配地位的同时,强调“气自生、自作”,为其“自为”的政治价值观奠定了气论基础,凸显了道家气论的政治意义。

  相对文子、关尹等思想家而言,范蠡不仅从理论上探讨了天道盈虚、以柔克刚的天道观,成功地指导了政治实践,还践行了老子“功成身退”的处世哲学。而列子在承继以往气论的基础上提出新说:气并不是永恒存在的,宇宙之初还存在一个没有气的阶段;在发挥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同时,描述了一个没有君臣上下的理想社会;并着重阐释了虚静以学道的修养论。

  随着社会环境日益动荡,与以往道家政治价值观相比,《黄帝四经》更侧重于发挥以道治国的现实层面,推行“文武并行之政”,刑德并用、循名责实,与此同时,顺道而为、守柔不先的“道治”精神始终贯穿于政治价值观的各个层面。在《黄帝四经》中,“重柔”不仅是国家治理的原则,同时还是修养的原则与方法。

  与黄老学派的价值观相比,庄子更为理想,他向往的是“至德之世”,主张通过“任其性命之情”以实现这一理想。而庄子后学着重发挥无为政治的现实意涵,承认仁义礼法在国家治理中的现实作用,主张对仁义礼法等治国之具进行改造,在批评儒家所提倡的功利性的仁义观的同时,提出“至仁”“至礼”等观点。尽管庄子及其后学对如何实现理想社会做出了种种探讨,但他们更着力考虑的是:如何通过“齐物”“心斋”“坐忘”等修养方法,以此忘记尘世的苦难,自由逍遥于内在的精神家园。

  综上所述,道家政治价值观以“无为”为中心,涵括理想措施与现实手段两个层面:在理想层面上,主张顺应人的天性,反对“尚贤”“仁政”、以法治国,让老百姓“自化”“自为”;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道家学者越来越重视“无为”政治的现实手段,吸收儒家的德治、法家的法治,主张以法治国、循名责实,并从道的层面对德治与法治予以改造、提升,提倡“至仁”“至礼”,从而使“无为”政治价值观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丰富。

  就人生价值观而言,道家的价值倾向论从老子“贵柔”,到列子“贵虚”、《太一生水》“贵弱”,再到《黄帝四经》“重柔”不“以刚为柔”,“贵柔”始终是道家推崇的价值原则。范蠡践行了这一原则,“功成身退”。在“贵柔”原则的指导下,道家的人性修养论呈现出双重路径:学道复性、养气复性,最后达到与道合一、与天同气的人性境界。而人性的最高境界在于精神自由,庄子开创性地提出“齐物”“心斋”“坐忘”等修养方法,以此引导人们忘记尘世的苦难,自由逍遥于内在的精神家园。

  道家对人性境界的讨论常设于理想君主或理想社会的语境之下,人生价值观与政治价值观密不可分,而二者又都与道气论的演变密不可分。换言之,诸家对道气论的阐释,正是出于价值观体系建构的需要。例如,《管子》四篇不仅主张蓄藏精气,还强调要把蓄藏的精气发出来,也就是德性修养要见之于行事,这一思想为黄老学派积极有为的价值观奠定了形上基础;而《太一生水》没有选择“气”而是选择“水”作为本原,则是为其“贵弱”的价值观找到价值根源。上博简《恒先》把“物”理解为气,在肯定道在生成论中处于支配地位的同时,强调“气自生、自作”,则是为其“自为”的政治价值观奠定了气论基础,凸显了道家气论的政治意义。

  道气论贯通于政治价值观与人生价值观之中,三者共同构成了道家价值观体系。在道家价值观体系的变迁过程中,有道治国、无道修身的基本价值立场及“无为”“守柔”的核心价值原则在不断“变迁”中逐步奠基,此一历经变迁而逐渐奠基的道家核心价值观直到今天还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例如,“自由、平等”的价值理想、“不折腾”“社会自我调节”的国家治理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等,无不渊源于道家价值观体系。对道家价值观变迁的深入研究必将为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益借鉴。

】 【打印繁体】 【投稿】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一卷看泾川 阅尽三百里——记《泾.. [下一篇]大家手笔: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权利声明 |  招聘信息 |  企业资质 |  友情单位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C) 1999-2023 www.qufu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实名:曲阜信息港
欢迎广大用户投诉举报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信箱:qufuceo@163.com QQ:858889866 鲁ICP备0702279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