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QQ群:19036666
网上景区 手机 微信

 

哭墙·名单墙·许愿墙——第三个国家公祭日前夕的南京

 

[ 编辑:tangtang | 时间:2016-12-14 09:09:08 | 推荐:曲阜优秀商家展示 | 来源: | 作者: ]

 

图为12月12日,“以史为鉴、警示未来”2016年系列图书首发式在南京举行,来自美国、德国,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参与救助、记录日军暴行的国际友人亲属代表参加首发式。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摄

  12月12日,记者看到在南京地铁新街口站、鸡鸣寺站和云锦路站,分别建起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和平许愿墙”,墙上写满了和平祝福语。

  每年的12月,南京城上空总会飘落起丝丝小雨,冰冷的雨水伴随着刺骨的寒风,让南京人的心里生出悲伤与忧愁。12月13日10时,南京城将同中国各地一起,鸣响起悲切而揪心的笛声。这将是国家举行的第三次公祭日活动。

  名单墙新增110位遇难者

  12月3日上午9时许,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余昌祥一家早早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遇难者名单墙前。因为经常有死难者遗属来此哭悼,这面名单墙也叫“哭墙”,刻在“哭墙”上密密麻麻的死难者的名字,像刀一样刻在每个人的心里。

  诵读家信、献花、上香、跪拜……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在“哭墙”前面缅怀亲人,祈祷亲人安息。79年了,这些已经白发苍苍的老人对亲人的思念在一次次的回忆中发酵得越发浓重。

  “您离开我们已经79年了,我真的特别想念您……”余昌祥老人在“哭墙”上密密麻麻的死难者的名字寻找父亲及其他亲人的名字。余昌祥老人出生在1927年,侵华日军攻占南京时,他们家躲在扫帚巷王全胜粮行下面一个通往长干桥的大管道里避难。他的养父余必文等未进管道里的7人,被日军捅死了5人。余必文虽然肠子被捅得流了出来,却最终得以幸存。而生父余必福则被日军在中华门外西街小市口杀害。遇难者名单墙上的名字,成了他祭奠父亲的唯一所在。

  12月10日上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家庭祭告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前举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路洪才、陈桂香以及遇难者遗属代表李宁等,分别为遇难亲属献花、上香和跪拜。纪念馆副馆长王伟民与遇难者家属代表为新增名单墙揭幕。

  每年公祭前夕,纪念馆都会把一年来收集整理的新增遇难者名单镌刻在名单墙上。今年纪念馆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到了110位遇难者的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一个月4位幸存者离世

  12月11日,五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第一辑)首映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这部以5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为主角的人物纪录片,12月12日起在央视科教频道和江苏卫视频道播出。

  该片将镜头聚焦5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其中有坚持作证30多年、曾作为幸存者代表在首次国家公祭仪式上与习近平总书记一起为公祭鼎揭幕的夏淑琴,有几乎全家惨遭灭门的常志强,有当时年仅12岁被侵华日军强暴留下了终身残疾的张秀红,有整个村庄遭遇日军屠杀的幸存者苏国宝,还有曾在南京安全区参与难民救助的幸存者王瑞颐。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创作团队密切跟踪拍摄这5名幸存者,与他们共同走进那段沉痛的历史,用照片、视频、档案、采访、纪实、版画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还原了1937年那段梦魇般的历史记忆,并展现了每位幸存者79年后的生活现状。

  “令人悲痛的是,今年9月,幸存者苏国宝老人去世,当时纪录片才拍到一半。”该纪录片总编导戴波对记者说,苏国宝老人留下了28份自述,遗书里还特别嘱咐要保存好并捐给纪念馆。

  当编导们拿到这些珍贵的自述时,都忍不住掉眼泪。后来,他们根据这些珍贵的自述和搜集到的资料完成了苏国宝老人的纪录片。

  “越来越多的幸存者去世,仅9月就有4位老人去世,登记在册的幸存者仅剩100余人,所以本片的意义也变得弥足珍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

  拉贝孙子再访南京

  约翰·拉贝、卡尔·京特、克里斯蒂安·雅克布·克勒格尔、卡尔·坤德、辛德贝格……,这些外国友人的名字在这次国家公祭日又将被我们忆起。

  12月11日上午,来南京参加国家公祭日的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来到广州路小粉桥1号,重访爷爷当年救助南京市民的地方。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对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盖满了手印的、寄给他爷爷的感谢信非常难忘。

  从1937年9月7日至1938年2月26日,拉贝逐日详实记录了所见所闻400多起日军罪行,保存了60多份抗议与交涉档案以及百余幅日军暴行照片。他的“战时日记”真实记录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1996年底,这部在德国被长期封存的珍贵史料,几经周折,终于重见天日。拉贝,这一埋没多年的名字为世人所熟知。

  中国史学界认为,《拉贝日记》是“近年发现的南京大屠杀中外证人资料中,保存最为完整、数量最多,且最有研究价值的重要史料。”(本报记者陆培法)

】 【打印繁体】 【投稿】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草木有本心——读《沈鹏草书张九.. [下一篇]人民论坛:走进每一位受难者的世界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权利声明 |  招聘信息 |  企业资质 |  友情单位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C) 1999-2023 www.qufu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实名:曲阜信息港
欢迎广大用户投诉举报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信箱:qufuceo@163.com QQ:858889866 鲁ICP备0702279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