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QQ群:19036666
网上景区 手机 微信

 

苇杭书院庚寅·楠书房会讲述要(杭之)

 

[ 编辑:web1 | 时间:2012-04-15 09:34:19 | 推荐:曲阜优秀商家展示 | 来源: | 作者: ]
 

苇杭书院庚寅·楠书房会讲在诸多师友同道的支持与襄赞下,圆满地完成了,在此以虔敬与感恩之心谨致谢忱。年关岁尾,天寒地冻,诸位师友风尘劳顿,拨冗光临,尤因空间有限,大家只能局促一隅,甚或站立门边,依然全神贯注,心系儒门发展,畅叙心声。于此情境,余心感动莫名,亦欣慰莫名。匆匆旬余已过,每念及此,至为儒门已现之气象所感,益增勇气与信心。故于此述要刊布之期,略表寸心。并对为此会讲多所奉献之伟光、卫国、闫恒、孙焘、刘欢诸君并楠书房诸位学友致意。山高水长,黾勉求之。    ——杭之谨志 

古代中国素有礼乐之邦的美誉,前贤有言“礼乃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钱穆先生语)。礼乐是儒家精神落于现实生活的重要载体。19世纪中叶以来,国难日蹙,西风渐劲,国人文化观念趋向激进,传统文化备受质疑和诟病,而传统礼乐文化所受抨击和破坏又最为严重,陵夷至今,礼坏乐崩未有甚于斯时者。今日欲复兴儒学,必自复兴传统礼乐开始。

庚寅年腊月初五、初六日(阳历2010年元月8、9日),苇杭书院在北京后海畔楠书房遍邀儒门同道就“礼”为议题进行了为期两日的第二次年度会讲。是日,群贤毕至、高朋满座、嘉宾云集,如阳明精舍蒋庆先生、北京大学张祥龙先生、北师大廖申白先生、北师大李景林先生、清华大学程刚先生、清华大学方朝晖先生、清华大学唐文明先生、清华大学贝淡宁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梁治平先生、北方昆曲剧团张卫东先生、中央教科所吴安春先生、首都经贸大学王瑞昌先生、东方道德研究所任文利先生、中国社科院牟坚先生、中央民族大学张之锋先生、河南大学曹建敦先生、独立学者余世存先生、民间学者柳河东先生、段炎平先生、王达三先生、孔氏宗亲网孔卫东先生等,儒门同道共聚一堂,两天时间里前后共有80余位儒门同道围绕传统礼仪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会讲首日主要讲论内容为传统婚礼,由蒋庆先生和张祥龙先生主讲。 

内容简介

士婚礼

蒋庆先生是国内素有名望的儒者,近年来他不仅仅从事儒学义理的思考,还积极从事复兴和推广传统礼仪的实践。2009年由蒋先生和周北辰先生推动的深圳孔圣堂成立,成为国内第一个儒教组织。蒋先生结合孔圣堂推行传统婚礼的实践,做了精彩的讲演。

蒋先生首先强调了婚礼在儒家传统礼仪中的重要性。他说,礼崩乐坏是现在儒家面临的严酷现实,而传统礼仪中,又以婚礼受到的破坏最为严重。儒家的传统礼仪中,冠婚丧祭乡射朝聘是礼之大端,而婚礼是最为重要的。儒家非常重视婚礼《仪礼》从“士婚礼”开始讲,《诗经》首篇《关雎》意在“正夫妇之始”。在孔子看来,婚礼涉及到整个人类生命的存在文化的传承,家庭的存在社会的稳定政治的存在都要通过婚礼。婚礼是一个根本,而现代社会的礼坏乐崩,又以婚礼破坏的最为严重,婚礼一坏,传统的礼乐精神收到了根本冲击。

蒋先生通过介绍婚礼在历史上的大致演变过程,强调儒家礼仪的“时为大”的精神。他说,从士昏礼到现在2500多年,社会生活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完全按照孔子的士昏礼来操作是不现实的了。今天欲复兴传统礼仪既要根据现实的情况,又不能违背根本的义理。如果违背礼的基本义理,就不是儒家儒教的礼。不应现实的变化,没有办法实施。他专门介绍了孔圣堂在这方面的经验。

如何重塑儒家婚礼的神圣性是蒋先生考虑最多的问题。他说,现代的婚礼大多在酒店举行,一方面酒店是个盈利场所,承办婚礼本身就是为了赚钱,再者,酒店无法提供一个神圣空间。孔圣堂是一个儒家组织,在孔圣堂专门设置一个“天地君亲师”的牌位,这是一个具有神圣性的空间。儒家的婚礼实际上是一个宗教仪式,是宗教性的婚礼。传统婚礼中,对天地鬼神的祭拜是一贯穿整个婚礼的精神。

儒家传统婚礼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现代社会以来,西化知识分子多诟病儒家的礼教是压迫妇女的,这其中有很多误解。儒家的婚礼充分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在婚礼亲迎时,传统文献的有个很有意思的记载:新郎的脸是北面,奠雁,再拜稽首。再拜稽首是古代最大的礼。这里,关于新郎行礼的对象一直存在的争议。蒋先生经过精辟的分析,说明这是新郎向新娘行的大礼。这里即充分体现儒家对女性的尊重。

蒋先生还强调了儒家传统婚礼的教育意义。他说,婚礼不仅具有神圣性、美感、庄严,还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现代的教育体制中,从小学到大学都是通过语言来教育,语言固然可以起到教育的作用,但仪式的教育功能不容忽视。仪式教育比语言来教育人更生动更能打动人心。参加婚礼或者观摩婚礼都会使人经历一次儒家思想的教育。

蒋先生的讲演结束后,与会同道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今年上半年,张祥龙先生经过精心筹备,为自己的公子举办了传统的儒家礼仪。下午的时间由张先生分享自己的实际传统礼仪的心得。张先生认为,“以儒为本”的含义是:保持儒家古礼的根基,但又要适应现代人的境况,做出必要调整。婚礼要体现“阴阳有时,男女有别,夫妻有亲,夫妇有义,家庭有和”新文化运动以来,现代婚姻往往只取决于两个人的意愿,不考虑父母和后代的状况。婚姻本意是要双方结合为一个有机体,但现代婚姻的基础却是实体性个人主义——此亦构成了自相矛盾。而现代法律也并没有考虑到此种结合性的意义,还在坚持个人实体性的不可消融,试图以个体主义的方式谋求超个体的结合。张先生认为,儒家婚礼的基本含义是要明确“男女有别”、“夫妇有义”,要在婚礼中向对传统文化感受甚少的年轻人进行基本的礼乐教育。蒋庆先生对此深表认同,并认为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和法律意识导致婚姻由古典的神圣誓约转化为理性的当下决定,单纯基于“感情好”的婚姻无险可守,容易破碎,对人类生命的永续存在十分不利。

北方昆曲剧团的张卫东先生在老北京礼俗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就老北京婚俗进行了摘要介绍。对保媒、相、放定、合婚、纳征等一系列民间婚俗的基本元素作了翔实生动的说明。

晚上的讨论中,儒门同道继续就婚姻服饰、礼仪在现代社会的恢复与重建进行研讨。

 

告拜礼、士相见礼、丧礼等诸礼

第二天研讨主题为儒家告拜礼和士相见礼。首先,蒋庆先生对告拜礼的缘起作了简要说明,进而介绍儒家告拜礼的性质、内容。蒋先生指出,儒家告拜礼是融于日常生活的与儒家神灵进行的感恩和交流,所谓“日常化之感恩祭也”。先生将上香、灌酒、奏乐、告拜辞等内容的意义作了分析,并着重指出鬼神的(或神灵、灵魂)问题,在先儒阳明、程子、朱子处的理解都存在瑕疵,盖因彼等皆以功能角度看待鬼神(“天地造化之极”),或以阴阳二气之变化(“阴阳二气往来”)解释鬼神,这是不够的。在《诗经》等先儒经典其实都已经指出,鬼神是一种永恒的精神实体,是“祭享”之主体,故而能与人在宗教仪式中进行交流。良知元神是永恒的精神存在,没有这个永恒的精神存在,人就无法与上天感通,而宗教仪式也会变得没有意义。廖申白先生认为,蒋先生关于鬼神问题的看法很富启发性。唐文明先生则认为宋儒在鬼神信仰很普遍的时候作如是论,是有理性化的积极意义的,不能一概否定,气在古代是非常神秘的概念,张子(张载)的思想也不能被简单视为“唯气论”。儒门师友还就诸仪式、义理中体现的儒耶差别、在现代社会的实行等问题作了讨论。

在下午的研讨中,蒋庆先生首先对士相见礼中揖、拜两个动作的条目和内涵作了梳理,认为儒家礼仪不是表达平等的精神,而是表达“合理的等级秩序”。张卫东先生对丧礼作了简要梳理,曹建敦先生补充了其在《仪礼》上的义理依据,廖申白先生认为,中国传统的丧礼,不管是以儒家为义理基础,还是儒释道杂糅,基本体现了“人死为大”、“视死如生”、“尊重死者尊重亡人”的礼俗,但另一方面,民俗演变中,细节的复杂性却也愈发提高了丧礼成本,增加了人力财力和精力的消耗。

曹建敦先生对传统冠礼的形式、性质和内容作了介绍,指出加冠是一个人成长史上非常重大的事情,三加之礼必须在家庙中进行。长者须勉励加冠者努力精进,成德成人,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完成使命。曹先生还对冠服进行了简要介绍。大家并就冠礼在现代社会的恢复进行了探讨。

 

    小结

    五四以来,对于西方文化不加反思地接受,对固有文化的摈弃与排斥,已经使得礼崩乐坏的局面演变至空前严重的局面。在现代性、个体性迅速发展,传统社会的神圣性急剧瓦解的现代社会,恢复礼乐传统,对于解决身心安顿、文化认同和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任务均具有重大意义。而恢复和重建儒家传统的过程中,礼仪的复兴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大环节。无礼文以见仁义、明天理,儒家即不称其为儒家。而包罗广大的传统礼仪体现的礼义究竟为何,又要作如何的兴革方能适应并引导当代个体化、商业化的社会,则是复兴礼仪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次会讲以婚礼为主,兼以告拜、士相见、丧礼、冠礼等诸礼为案例,深入探讨了儒家几种重要礼仪的形式、性质、礼义与其在现代社会的恢复。

值此儒家文化凋零之际,各地同道聚首北京,不免令人感慨非常!蔣先生痛陈,100年來,儒家失去了活的载体,情况更惨于唐君毅先生所言之“花果飘零”的时期,也更酷于余英时先生的“游魂论”。儒家的遭到了生态型破坏,根本上来说是儒家的文化土壤已经被严重破坏。因此,现在我们要复兴儒家,就要从改造儒家的文化土壤开始去做。譬如像苇杭书院的读书活动、今天这样的年度会讲,都是改造土壤的活动。希望儒门同道精进奋发、勇于承担、戮力儒学复兴,把恢复礼乐的时代使命不断向前推进。

是次会讲与己丑会讲(孝)秉承同一理念,最主要的价值在于恢复和重现传统书院之精神与功能。当下社会随着国学热的传播,书院之名处处可见,但大多已不具备传统书院之功能,民间讲学、传承道统已被普及与启蒙所替代,这当然是文化之厄造成的无奈之举,但恢复和重正书院之名亦为当务之急。苇杭书院此举效法宋代书院讲学之盛状,邀集同道,以德高望重者为师,习礼修文,深研义理,力求开出一条书院讲学之旧途新路。

同时,是次会讲也将在儒家核心价值的恢复和重建方面做出一些深入的努力。一方面会在已经深入讨论之婚礼和告拜礼方面形成一个既符合礼义精神,又适应当代生活的实践样本;另一方面也会以此为契机,深入推动对礼乐文化之全面思考,使冠婚丧祭等等之价值和精神重回人心。

】 【打印繁体】 【投稿】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学灯》第十七期弁言 [下一篇]我们为什么要成立湖北省周易学会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权利声明 |  招聘信息 |  企业资质 |  友情单位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C) 1999-2023 www.qufu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实名:曲阜信息港
欢迎广大用户投诉举报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信箱:qufuceo@163.com QQ:858889866 鲁ICP备0702279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