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旧石器文化遗址水洞沟的第六次考古发掘工作正在进行中,来自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宁夏文物考古所的专家们期待通过5年的发掘研究工作,进一步解开有关水洞沟石器、人类迁徙的谜团。
据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介绍,经过近20天的发掘,目前发掘点第一文化层的发掘工作已经结束,并发现一些碳的信息。由于以前几次发掘在第一文化层中没有发现特别多的年代证据,所以这次将试着把这些碳信息采集起来进行串联,进一步夯实年代证据。
此外,通过新技术的测量观察,考古专家们还发现第一文化层受到外力作用而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倾斜。“受制于技术水平,此前我们普遍认为第一文化层是比较平的,这次新的发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古人类居住生活的形态。”高星说。
水洞沟遗址位于宁夏银川市东南28公里处,最早由法国地质学家德日进和博物学家桑志华于1923年发现并进行发掘,打破了“中国没有旧石器”的论断,在此后90年间的5次考古发掘中,共出土了5万多件石器和上百件动物化石,并在遗址部分地点测得了大约4.1万年以前的地层。
对于第六次考古发掘,专家们最期待的还是能够在水洞沟发现人类化石,这样就能根据其特征判断水洞沟人的来源,及其旧石器遗存的技术特点、文化属性、来龙去脉和与西方旧石器文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