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QQ群:19036666
网上景区 手机 微信

 

从《群书治要》看圣贤教育的重要性

 

[ 编辑:web1 | 时间:2012-05-29 17:35:54 | 推荐:曲阜优秀商家展示 | 来源: | 作者: ]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却出现了一些令人堪忧的问题,例如贪污腐败盛行、言路不够畅通、黑帮势力肆虐、人权遭到践踏等等。
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与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而与此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的问题似乎没有这样严重。因此,很多学者把目光投向了西方,认为只有把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搬到中国,才可以解决中国社会出现的这些问题。这种观点由于忽视了西方政治制度产生的宗教文化背景,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异体移植”的弊端,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一、其人存,则其政举:社会治乱的根本在人心。
西方以维护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政治制度是在宗教文化的传统中产生的。换言之,西方的政治制度维护了程序上的公平正义,但仁慈博爱、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的道德情感是通过教会培养的。所以,事实上,西方人维护社会秩序是依靠“两手抓”:一手抓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一手抓仁爱诚信的道德教育。但是我们在向西方学习的时候,却仅仅看到了其重视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的一面,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这种制度所得以建立的根:即一定程度的公民道德素质。所以即使可以把西方某些先进的制度搬到中国来,但是却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把西方奉行的民主制度搬到某些乡村进行民主选举村干部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量的贿选拉票、营私舞弊等现象,让民主选举都变了味。显然,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仅仅是制度问题,而更根本的是人的问题。正如《礼记•中庸》上记载孔子所言:“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如果领导者是高尚的、有道德的、有公心的人,无论是在何种制度下,都不会对社会、对企业、对单位造成太大的危害。诚如当代西方著名的伦理学家麦金泰尔所认为,无论道德原则有多么具体和完美,如果人们不具备道德品格或美德,这些原则就不会起作用。他说:“无论美德与法律之间在其他方面有着怎样的紧密联系,对于法律的应用而言,它仅仅对那些拥有正义的美德的人才有可能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公平的制度必须得有正义美德的人才能设计出来,而即使公平的制度设计出来了,也必须有正义美德的人才能实施到位。
中国古人也有同样的观点。在《群书治要•孙卿子》中提出:礼法制度不能孤立地存在,有了圣明的君主,礼法制度才会存在,失去了圣明的君主,礼法制度也会随之消亡。法制,是治理国家的始端(凭依),而人(君子)是法制的本源。所以有了贤人君子,法律即使简略,也会使国家普遍得到治理;如果没有贤人君子,法律即使很完备,也会使国家混乱。所以圣明的君主迫切得到治国的贤才君子,得到了这样的人,自身就可以很安逸,而国家也能得到很好的治理,功绩伟大而名声美好。
如果不能得到治国的人才,就会自身劳苦而国家混乱,功业败坏而声名狼藉。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道德教育培养具有道德素质的人(特别是领导者)才是社会治乱的根本。
在《群书治要•傅子》上也指出:“明君必顺善制而后致治,非善制之能独治也,必须良佐有以行之也。”说明贤明的领导者必须通过推行好的制度,才能达到社会安定。但并不是只有好的制度就能大治,还必须有贤能的人去推行善政。可见,要实现大治,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因此,我国当前社会改革的重点不是推行西方的民主政治体制,而是要恢复圣贤教育,即培养具有正义美德的人。正如美国联邦上诉法院法官勒纳德•汉德(LearnedHamd)所说:“我总是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求助于宪法、法律、法院、法官来实现公平和正义,我反复地告诫你们,这么做是错的。因为真正的公平正义只存在于男女老少的心中,如果公平正义在人们的心中死去,宪法、法律、法院、法官谁也救不了他!”也就是说,如果人的良心已经泯灭,领导者为了私利而无视公平正义的存在,制度的改革最终也只能沦为某些聪明人更加堂而皇之腐败堕落的保护伞。忽视了圣贤教育的制度改革,无法挽救因为人的良心泯灭而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
忽视道德教育而仅仅关注公平正义的制度设计,会导致了以下几个结果:一是法律管辖之外的“反社会行为”比比皆是。“反社会行为”是指没有触犯法律但不道德的行为,如青少年吸毒、酗酒、卖淫、邻里纠纷、中学生以强凌弱现象,此外,离婚率上升、青少年犯罪率上升、青少年犯罪年龄越来越低更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还会出现《群书治要•汉书》上所说的:“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如以汤止沸,以薪救火。”意思是说:法律一出来,奸诈就生起;命令一颁布,欺诈的行为也随之出现,就像扬汤止沸,以薪救火一样,不仅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反而还使它愈演愈坏;二是监狱以人满为患,政府以警察短缺为忧。严格的法律和监督机制可以把犯罪的人关进监狱,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如果缺乏伦理道德的教育,犯人们在监狱里学到的是更加狡诈的作案方式,一旦被释放出来,仍然会为害社会,所以西方社会出现了《老子》上所说的“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的情形。《群书治要•袁子正书》上也说:“不能止民恶心,而欲以刀锯禁其外,虽日刑人于市,不能制也。”意思是说,如果不能制止人们作恶的心,即使是每一天都以刀锯在外面执行死刑、惩罚犯人,也不能制止作奸犯科的事情发生。
而当代西方社会也出现了以上这两个问题,原因就在于近现代以来,一些西方人把宗教斥为迷信,并且宣称“上帝死了”,普遍地忽视了重视仁慈博爱的宗教教育所致。而这些问题仅靠维护公平正义的民主政治制度本身是无法解决的。正如麦金泰尔在他的另一本著作《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中所质疑的:如果忽视了个体美德的培养,所谓的正义制度、正义规则是“谁之正义”呢?由此可见,社会和谐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人心的善良和行为的正当,即古人所谓“人心正则国治,人心邪则国乱”。
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唯有圣贤教育可以导正人心。
《群书治要•孟子》上说:“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只有仁人应处于领导地位。不仁的人处于领导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广大的民众。而德才兼备的领导者不是凭空出现的,必须靠教育才能培养出来。在《群书治要•淮南子》上就说,“不知礼义,不可以刑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这就说明,靠法律和制度建设可以把不孝的人判处死刑,但是不能够使人们成为孔子、曾子那样有德行、有孝心的人;法律也能够把窃贼给以刑法的制裁,但是不能使人成为伯夷那样有廉洁、有志气的人。孔子教育的徒弟有三千多人,每一个人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尊敬长辈,言为世则,行为世法,一言一行,都能成为世间的表率,是依靠教育所成就的啊!在《群书治要•盐铁论》中也提到:“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在《群书治要•史记》上记载:汉朝兴起,去掉棱角而力求宛转,免去繁文缛节而提倡质朴,法网宽疏得可以漏掉能吞噬船只的大鱼,可是吏治却蒸蒸日上,谁也不敢为非作歹,百姓和美安定。由此看来,治理国家重要的是道德的引导,而不在于刑罚的严酷。在《论语》上孔子也提出:“不教而杀谓之虐”。也就是说,在位者没有教导人们仁义慈悌的道理,人们因为缺少伦理道德的教育、不知道做人的本分责任而走向违法乱纪的道路,就被处以死刑,这种政治属于虐政。在《群书治要•汉书》上也说:用礼义治国者,积累的就是礼义;用刑罚治理国家者,积累的就是刑罚。刑罚用多了人民就怨恨背叛,礼义积多了人民就和睦亲爱。本来世代君主都想让人民德行美好的意愿是相同的,但用以使人民德行美好的办法却不同。有的是用道德教化来引导,有的是用法令来驱使。用道德教化引导,德教和谐时人民的精神状态就表现出欢乐;用法令来驱使的,法令严酷而民风就呈现出哀怨。
中国的文化传统不同于西方的宗教文化,是一种重视伦理道德因果教育的圣贤文化,注重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等形式培养德才兼备的人作为官吏的候补,并进而从官吏的选拔、考核、监察、奖励、培训和管理制度上落实了“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的主张,保证了德才兼备的人被选拔到领导职位上。换言之,这种政治制度同时兼顾了公平正义的程序和仁爱诚信的道德情感培养两个方面。所以中国历史上的理想政治制度是圣贤政治。在这种政治制度中,所有的制度建设和改革都是围绕着如何把人培养成为一个好人而设计的,其结果是“贤君之治国,其政平,吏不苛,其赋敛节,其自奉薄,不以私善害公法,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施于无罪,害民者有罪,进贤者有赏,官无腐蠹之藏,国无流饿之民。”(《群书治要•六韬》)圣贤政治所达到的是高于“不能欺”和“不敢欺”的“不忍欺”(《群书治要•史记》)的理想效果。而废弃圣贤政治不用的结果,在《群书治要•六韬》上也有所说明:“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智,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是以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邪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乱世愈甚,故其国不免于危亡。”意思是说,国君把世俗(大众)所称道的人当做有贤能智慧的人,把世俗(大众)所诋毁的人当做不肖之人,那就会使党羽众多者被提拔,不结党者被排挤。
这样奸邪势力就会结党营私而埋没贤能的人,忠臣无罪而被置于死地,奸臣用虚名取得爵位,所以社会更加混乱,国家也就难免陷于危亡的局势了。可见,如果社会大众的道德素质(如自私自利)和理性能力(短视没有远见)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采取民主政治的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可见,无论是圣贤政治还是民主政治,都是以一定的公民道德素质和理性能力为基础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忽视了人的道德素质提升而仅仅关注民主制度的推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由于人的良心泯灭而导致的种种社会问题。
从历史上看,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统一历史的国家。如果采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这种长期统一的历史所形成的国家就如同是一个大的统一的超级市场,已经形成了统一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实行的以重视伦理道德教育为基础的圣贤政治。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缺少长期统一的历史经验,就如同一些小摊贩一样。为了把诸多的小摊贩管理起来,所以采取了建立在两党制基础上的民主政治形式。如果我们现在放弃了圣贤政治而采取民主政治的形式,就等于放弃了超级市场的管理方式而学习小摊贩的管理方式,是十分可笑而可悲的选择。而这种选择的根源在于自五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以来,由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过度批判,使我们一度丧失了文化自信心。所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提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非常及时而迫切的。
三、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当前恢复圣贤教育的具体措施。
实践证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古人治国,道德教育实为首要。概观今日灾难繁多,矛盾冲突四起,人心惶惶无依,究其根本,是因为西方忽视了宗教教育,东方忽视了圣贤教育所致。因此,要加强道德建设、彻底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就必须把改革的重点放在恢复以伦理道德因果教育为内容的中华传统圣贤文化,把恢复中华圣贤教育放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来加以重视。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家可以培养选拔五十位真正通达中华伦理道德且德行兼优的教师,于中央电视台、各省市电视台、网络广播等各类传媒,日日宣讲中华伦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道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的精神,使人羞于作恶;同时配以因果教育,令人不敢作恶。
第二,要真正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选拔标准,领导者的选拔必须具备“孝廉”的条件,无论是党员入党、还是选拔领导者,首要条件即是“孝廉”。
第三,国民教育和党校课程当以“五伦八德”的道德教育作为主修课或必修课,以《国学治要》、《群书治要》作为治学、治国的必读课本。上行而下效,国家领导人要率先参加并且身体力行中华传统伦理道德教育,为社会大众做出榜样示范。
第四,办试验点、办特区是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在弘扬中华伦理道德教育方面,也可以选择一个小镇、社区、学校、企业或监狱作为落实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试验区,将其试验成果向全国乃至全球普遍宣扬。这种教育方式已经有成功的先例,如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以圣贤传统文化教育办班教学,仅仅三个月的时间,民风显著改善,成为“和谐社会,礼仪家邦”的成功试验实例。汤池的成功经验曾引起了国际瞩目,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各国大使纷纷想来参观学习。此外,海南省监狱管理局、吉林市松花江中学、北京汇通汇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菲尼克斯(亚洲)投资有限公司等等,都在加强中华传统伦理道德教育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来自学校、企业乃至监狱的成功例证,为我们更加坚信唯有恢复圣贤教育才能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实现社会和谐。
总之,要解决中国当前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就必须深化各个方面的改革。但是改革的重点绝不是盲目推行从西方移植过来的民主政治,而恰恰是通过政治、行政、教育、文化等各个层面的改革,恢复中华传统圣贤教育,着重解决当代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信仰缺失、文化断层、教育失误的问题。因为唯有从觉悟人性、唤醒人心做起,才能拯救人民心灵,化解冲突灾难,达到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的结果。
】 【打印繁体】 【投稿】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从《群书治要》看官德修养的重要.. [下一篇]从《群书治要》看文化的本质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权利声明 |  招聘信息 |  企业资质 |  友情单位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C) 1999-2023 www.qufu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实名:曲阜信息港
欢迎广大用户投诉举报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信箱:qufuceo@163.com QQ:858889866 鲁ICP备07022795号-5